2012年12月20日星期四

徒弟打师父


我退休前从事售卖车辆零件。这行业是学无止境、充满挑战性的。

一部车的零件上千上万种,售货员要熟悉每件零件是不可能的;能成为头手他至少学了一段日子,经年累月下过苦功才略有成绩。但他不敢自夸样样精通,因为每年每季都有新车款面世,新车出炉后新的零件又不一样,苦了这行的我们又要从头学起。

认识产品没有窍门,必须亲自观察、触摸、比较中去学习。学徒如果得到头手的传授、指点,他在学习过程中是可避免走冤枉路,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据我了解,很多头手都不想把功夫教人。人的心理多是自私的,他会这么想,辛辛苦苦学到的知识,就这么轻易传授给你,岂不是便宜你?而且,这是赚吃的法宝,改天你学会了反过来抢他的饭碗,他不是自作自受?

我不敢自称是头手,但我很愿意将所知道的零件知识和原理传授给有心学习的新人,甚至将零件所属的车款、特征贴在电脑资料库里,同事只要按几个键盘,就可轻易搜索到要找的答案。

我的一个新同事,开始当推销员时,对零件一窍不通,我带他出门招生意,将经商经验、方法和零件知识无条件告诉了他,他学了几个月后,有了基础的认识,自以为学得差不多了,就跳槽到别间公司。

同事离职本来是平常的事,但是这同事在新公司任职后就忘恩负义,除以卑鄙手段撬走一些客户,他还在背后说尽我这个师父的坏话,对我进行人格破坏。

这个小人作风的同事,当年我花的一片苦心教导他,如今徒弟竟打起师父,这个徒弟是白教了。。。。

   原载   光华日报 《新风》  13-12-2012

2012年12月13日星期四

网友的公公


网友东耳向我网购一本拙著,他收到书后,发现我的住处是他大伯未搬家前就住在附近。

话题扯开了,我告诉他,他大伯一家人我认识、陈公公我也熟悉,而且我们以前在商场打工时还是同行!

阿公年老退休赋闲在家,那年我已是中年人;偶尔经过他家门口,见到阿公总是和老伴坐在庭院消磨(享受)晚年时光,俩人鹣鲽情深、形影不离,令人羡慕。他一见到我就会招手,我若有空就会走进庭院和阿公聊天。

也许是同行关系,我们特别投缘,话题多是围绕当年在车辆零件行业里的工作情形。

当年阿公正值壮年,我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,刚从乡下来到大都会,像山芭佬进城,对很多事物感到新鲜和想探个究竟,所以在工作时间很想出去到各同行拿货(在这行业同行之间互相补货是司空见惯),就可以在外面观察到这个大城市各种新奇事物。

我常去到阿公工作的商店,这是间车辆活塞(Piston)专卖店;我到来买货时,我们都会闲聊几句,我常趁机向他请教活塞的操作原理,而阿公也乐意向我解释,我们之间年龄虽相差一大截,却可以谈得很投机,没有隔阂、代沟。

那些年都门的零件商老板和雇员大多数是兴化人,而我这个外色人刚开始学讲兴化话,阿公每次都教我几句,日久有功,我之后兴化话被兴化人称赞讲得饱饱(流利),阿公也有部份功劳。

阿公不像有的头手恃才傲物,看不起像我们这些不熟零件的学徒;反之,只要我向他提问,他毫无保留将自己知道的零件知识告诉我。

陈公公是个好人,我对阿公的了解多过他孙儿东耳,这是因为东耳年幼时少和他公公生活在一起,阿公中年在职场的精彩故事竟要我这外人描述给他知道。

   原载   中国报《读编交流》   12-12-2012



2012年12月9日星期日

医生和病人


友人是篮球州手,最近发现胸口隐隐作痛,他不敢迟疑,就去看医生。

进入诊室,医生待他坐好,问起他身体状况,工作性质等,就叫他张口伸出舌头,仔细观察后说,是缺少运动。

朋友有点诧异,他说每天勤跑步运动,怎么会是少运动呢?

医生再叫他伸出舌头,再详细看一次,这次斩铁截钉地说:错不了,你不要骗我,你就是常熬夜、明显运动量不够。

友人很不服,就反问医生:你知道本地有个外号巴生林来疯的人吗?

医生:有听过,他和你有关系吗?

友人:那个人每天练球最少3小时,你为何说他少运动呢?

这时医生知道自己诊断错误,就藉篮球把话题谈开了。

医生满脑子都是医学知识,但每次诊断并不一定准确。朋友的经历我也是有遇过。

这几年来,我见过的专业人士最多是医生,看过多位,每人的医术水准也是参差不齐。

其中一位医师,第一次为我诊治,打脉量过血压,叫我起身走路给他看,我走了几步他就喊停,然后若有所思说道:你的心脏不好。

另一位医师,先看我的舌头,叫我把舌头伸上放下,我是病人就乖乖听话,然后他在口内东张又西望,一会叫我缩回舌头闭嘴后,就一口咬定说:你有热气,你的肝不好。

我清楚记得这是3年前的事了。现在的我,除了原有中风的后遗症留在身上外,既无心脏病也无肝硬化。

  原载   中国报 《读编交流》    07-12-2012

2012年12月4日星期二

前辈、乐龄、资深


年纪渐渐大了(不想提,对这字眼敏感),体形开始龙钟老态,自然就会被人冠上各种称呼。

我是写作人,写作这么多年,也曾出版过书,是够老够资格成为老作家。于是乎,周遭就有人称呼我为前辈作家资深作家

开始听到此封号时,一时间脑筋急转回不来,还以为是唤身旁年龄比我大的文友;待惊魂甫定,才确定被唤的人是我,就下意识自问:我有这么老咩?

日子久了听多了,称呼的人也多了,虽然不全是泰然处之,但我还是歹势(不好意思)被唤为前辈作家资深作家

有一次,有人称我乐龄写作人,我听后满心欢喜,觉得很适合我现在身份。盖我时常对人说,我只是写作人,不是作家,你们就称呼我是乐龄写作人

作家,是著作等身,作品有一定成就、有影响力、获得大家肯定的文学工作者,才可称为作家。

如果前面加多前辈资深,那这位作家创作已有一段日子,产量丰硕,在文坛有举足轻重的地位,言论及文风具有泱泱风范,是位受人敬仰的长者。

而我在创作等各方面自知没有特出的表现,与人望其项背,所以我对此高帽敬谢不敏。
写到今天,还是欣赏并接受叶啸兄给我的雅号生活写手

  原载  南洋商报 《商余》   04-12-2012



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

大选几时来?


下一届大选何时举行?时下选民都关心此课题,无不引颈期待。在咖啡店里,茶客谈论的话题,三句都离不开选举的事。

Jib 哥说大选落在 12月也是有可能,尽管年尾风大雨大,但是时间愈来愈迫近,再拖下各界都发出怨言,大家都不能等了。商家在年中就已发难,他们在报纸上说若大选迟迟不来,那些日子商场没有刺激因素,生意是在惨淡经营。

因为大公司工程不敢大开拳脚,有些计划延迟推行,投资者及外资者都在观望,就是不能预知来届政府由谁掌权,所以在这过度时期,商场察觉不到一丝生气。

牵一发而动全身,连锁反应结果,也影响到其他领域,造成市场淡风继续吸,每个商家都叫苦连天。

有些与选举相关的行业,也是在等待大选榴梿快点落下,他们就可早点分到一些甜头。如:印刷商、纸张业、文具店、T裇厂、矿泉水厂等。只要解散国会的消息一宣布,市场马上活跃起来。

在股票行,股友知道,每次在选举期间,那些与选票有关股票一定交易活跃,股价高企不下,他们就可看准时机买进卖出而从中得到好处。

有些靠选举吃饭捞油水的政客和捞友,就是在等这5年一次的到来。政客又可有表现机会、施展口水才技,到处口花花向选民乱盖一场。捞友也是傍友,每次选举一到,他们就开始活跃,每有候选人出现场所,就可看到他们左拥右簇,是造势也好,是托大脚也罢,总之老板一旦胜出,他们日后就会得到米饭班主的照顾。

而现在已获知来届大选可以出征的候选人,则日盼月盼选举快点到来,他们可早点成为人民代议士,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愿望。

  原载   星洲日报 《言路》    29-11-2012

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

江郎才尽


近来隐约感觉到,写作能力渐渐力不从心,不是精神体力大不如前,而是写作题材愈来愈难发掘,脑库创作原料存量逐渐耗尽。

有时在思索题材苦搜不得,也就是灵感迟迟不来;难道年纪渐大,是文思将近枯竭的先兆,江郎离才尽愈来愈近?

这几年以来每天与文字为伍,写作是这生最大的兴趣,若真是到了才尽的一天,脑库挤不出一滴文汁、键盘打不出一句完整的词句时,那个时候我会寢食不思,如坐困愁城,度日如年!

回首在职场的日子,每天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,当下我留心观察每一个人的谈话内容和动作(尤其是小动作),下班回到家(或是旅店)将这些情景化为文字,所以那些年每天都有取之不尽的写作题材。

当时就有一些文友羡慕我的工作,赞我走过很多地方,接触人多、见闻也广,搜集写作材料比谁都方便和容易得到,一坐下来就有灵感可以即时挥笔疾书。

我多年前已从喧闹的商场退役,因行动不便,不能去找文友从喝茶谈文说艺,从此远离了商友文友;现在窝在陋室修身养病,在清静的环境怡然自得,多数时间是在我手写我心。

有人说生活是创作的泉源。诗人陆游就写过这首诗:古人学问无遗力,少壮工夫老始成;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意思是想理解创作、有志写作必须亲身去体会和实践,有了生活,才会有灵感。我每天在生活着,不过过的是和多数人稍有点不一样。我足不出户,所以接收不到外面世界瞬息万变的信息,看不到社会上追随时代步伐的变迁,听不到来自咖啡店市井小民的心声,我可说是和现实脱节,写作泉源就断断续续,只好自己另找源头,就样创作生涯离江郎才尽才不会更早来到。

   原载   中国报 《读编交流》    20-11-2012

2012年11月23日星期五

人人爱读面子书


若要人不知,除非不把大事小事写在面子书。

面子书非以纸张印刷钉成册,此书以网丝编织,想阅读就要上网。

每个读者都是自愿投进网,有的一网情深,一旦沉湎和网友聊天,或玩网络游戏,迷恋不知返,最终作茧自缚,有者无法自拔,弄得非死不可。

面子书是把双刃刀,这视读者如何选择阅读。有的贴文内容健康可从中获取各方面资料、信息、常识,受益良多。

面子书社交网站可以使两个陌生人发展成为好朋友;但周围有损友在虎视眈眈等待你上钩。

你不小心一步一步陷入圈套后,就难以脱网,愈缚愈紧,成为网中人。

面子书可以使你一夕爆红,家喻户晓;也可使你瞬间身败名裂,成为众人焦点。

这个年代,年轻人谁没上网?谁没上网,就被众人视为不可理喻的怪物。

面友一日不上网,不必等三日,自己就感觉面目可憎。

面子书给足你面子,也可撕破你面子。

有些人认为上面子书就很有面子,可以为自己身价加分。这种论调似是而非,但本身赶上潮流的思想是值得鼓励。

顾客把餐馆招牌上面子书,是为餐馆免费宣传,促使其生意蒸蒸日上,但也会赶走更多顾客,招牌被砸破。

有人不懂得珍惜面子,在面子书上自爆其短,将自己的丑行爆料,和将丑照大大张呈现出来,跟本是马儿不知脸长。

面子书是很好也很有效的宣传平台,欲上网宣传自己,小心谨慎处理遣词用字,好好利用版位以免弄巧成拙。

   原载    中国报 《读编交流》  15-11-2012




2012年11月18日星期日

幸福童年


每个人都有个成长过程不一样的童年,有的是含金钥匙诞生,童年就丰衣足食;有的出生选错家庭,自小就是小当家,过着不是童年的童年生活;有的命生得好,一出世就是小皇帝,童年得到家庭成员无微不至的呵护;故此有的人童年岁月过得舒适快乐,有的日子过得辛酸多过欢乐。

我小时在乡下生活,常听大人说乡下小孩是比城市小孩笨,那些年我头颅还小,脑筋还不发达,果然傻傻笨笨相信大人说的,当时是有些挫折感。

小时没去过城市,不知外面大城市繁荣的程度、小孩如何聪明?只期望自己快快成长,可以早日去到大城市见识一下。

大人又说,城市孩子比较幸福,吃好住好,衣服穿得漂漂亮亮,家里有电视有大车,父母买很多玩具给孩子玩,他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。

乡村小孩知道汽车可以到处跑动载人,但大部份笨孩子不知道也没见过什么是电视?大人骗说电视机里面藏着一男一女在演戏,那些年资讯不发达,很多事件村民以讹传讹,纯真的我也相信大人不会骗小孩,所以相信机内有人就信以为真被瞒骗了好多年。

我生长在贫困家庭,家里没有一件玩具(其实完全没有玩具)是买回来的;可是我和童伴不愁没有东西玩,我们的玩意多样化,如玩捉迷藏、抛陀螺、打玻璃弹珠、雨后偷跑去小河游泳捉鱼、寻找野山楂树“Y”形枝桠制作拉士得、去橡胶林捡拾橡实籽壳制作风轮、抛五粒石、玩马刹、跳绳踢毽子、在丛林树叶间捉豹虎、放风筝、用阿华田空罐制作灯笼、跳飞机格等繁多花样,每天玩几样也不感厌倦,我们的童年就是与这些游戏伴着成长。

有了这些多数不需花钱就垂手可得的玩意,我们几个穷小子就不会去想要昂贵的玩具,我有看过富有人家的孩子拥有几部跑车、飞机、火车,几个美丽洋娃娃几只猩猩、熊猫;在风起的季节,他们的风筝是用钱买回来的,我的风筝是从河边就地取材的竹枝来制作,中秋节到来时,我就忙着削竹篾花心思制作各种造型灯笼。

我的童年生活若与那些住在高样大厦的孩童来比较,城市孩童哪有我们乡下这一代孩子幸福?我每天脚踏实地踩在亲切乡土上,周遭是乌语花香,兴起时就追鸡赶鸭,闻从牛棚随习习凉风飘送的牛粪味亲贴在脸上,如此接近大自然,与从小到大活在铁笼子里的小孩怎能会嗅到泥土的芬芳?夏虫不可以语冰,他们常吃肯德长大的怎么会了解鸡原来是有毛的?

有幸生长在50年代,我的童年生得逢时,我白天上学,下午回来不必上补习课,那些年没有补习老师这行业,所以也就没有功课压力。

庆幸生得早,手机、电脑来得迟,我年少的思维和时间没有被这些电动游戏操纵,我的身心健康得以全面发展。

每个人的童年过得不一样,我过的是个美丽、幸福的童年。

  原载    星洲日报 《星云》  08-11-2012

2012年11月13日星期二

不可一日无此书


我国每年都有进行年度国民阅读调查,调查结果没有一年令人满意;当局失望,国民也失望,但国人不能怪谁,因为自己有份,要怪先怪自己。

不过,最近国民不爱看书的现象已不存在(?),友人告诉我,现在几乎人手一书,无论在哪个角落,甚至走在路上、在厕所里、饭桌上、临睡前躺在床上,读者都爱不释手在孜孜不倦看书。

开始时还以为本地读书风气已大大改善,这是乐于见到的,也高兴了一阵子,因为以后若有机会出书,至少书可以多卖几本,粉丝增多几人。

后来想想,觉得不大可能,不要以为这里是日本、台湾,我们的社会难道已进步到人手一书的书香社会

近几年来我很少光顾餐馆,最近一次进入享用午餐,令我眼界大开,真相终于大白,原来人手一书指的是面子书。

坐定下来后,环顾四周,食客十之八九成了低头一族,个个忙着上网看面子书。

身旁友人告诉我,这些书友饥饿不是先进食填饱肚子而是先选择上网,说明他们患上阅读饥饿焦虑症,已达到严重程度。

友人进一步开导我,现在年轻人没有上面子书开个帐号是会被人讥为怪物,中年人不上面子书是没有面子,乐龄人不懂得上网是不懂得发掘生活乐趣。

他又补充,只要书友不沉迷于网海,不作茧自缚于网络里,能分辨是非,从面子书中也可以得到很多好处,如获取资讯知识、寻回失联亲友、结交良师益友、开拓视野、分享生活乐趣。

我听后茅塞顿开,当初发明面子书的人,他怎么会想到这一片网,发展到今天,功能竟会如此无远弗届,牢牢控制我们的生活节奏,牵着我们的喜怒哀乐,难怪个个书友乐此不疲,一日不可无此书。

  原载    星洲日报 《星云》  30-10-2012



2012年11月11日星期日

画里乾坤


权叔是个潦倒老画家。他的画懂得欣赏的人就称赞美,说不美的人他懒得向他们解释,他认为各花入各眼,不会欣赏也罢,说不美也好,也不会为迎合众人的口味而改变画风。

有的女人难以适应权叔的生活习惯,太太就是因他有艺术家脾气改变不了而选择离开。

权太太离去时连唯一5岁女儿也带走,已近20年了,他平日就靠卖画维持生活。
这么多年来他们没有见过面,权叔曾经到过太太居住的城市找她几次,她就是避而不见,权叔也只好死心了。

但是,他还是对她难以忘怀,时常想念她;尤其是她美丽的脸蛋更常在梦中出现。离开那一年,她才40岁,正是花样年华。

权叔打算两个月后开个人物画展。为了充实作品内容,他致电艺术学院,想要租借一位模特儿;他担心模特儿不想上门,在电话里他强调不强求宽衣解带,只要面貌好看就可。

3天后模特儿来敲门,权叔开门时,一眼看到面前的这位美眉差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,这怎么可能。。。。。。?

美眉简直太像新婚时的太太,尤其是圆溜溜的大眼睛,当年权叔就是喜欢这双会说话的眼睛而展开热烈追求。

两人自我介绍,她告诉权叔洋名叫米雪。权叔端上一杯热饮,不多说话就在客厅也是画室开始工作,模特儿选好位置摆好姿势,权叔全神贯注一笔一描,其实这个时候他情绪怎能平静呢?脑子一直在想,相像度达百分之九十的这个模特儿会不会是太太化身回来看他?

半小时过去,权叔已画好两幅作品,一幅是半身,一幅只是人头画。两幅比较,他觉得半身画比较像眼前的美眉,人头画就像年轻的太太。

权叔在画上题款:献给爱妻吴丽花。

题毕。他思绪开始跌入回忆的梦境,当年恩爱情景一幕幕倒带,想着想着泪水不知不觉掉下,画笔也从手中掉落。。。。。。

待米雪走近,叫了一声叔叔,他才如梦初醒。

她仔细欣赏画中自己的美态。当看到了右边的几个字时,差点喊出声来,不过还是保持冷静,淡淡的说:真巧,我妈的名字也是吴丽花。


权叔一听,心悸动一下,紧张问道:那你妈现在哪里?

他不等她回答,就迳自走进房间。

须臾,权叔手上拿着一张照片出来交给她看,指着人物说:这个是我,这是我太太,中间是我女儿。。。。。。

米雪看得入神,想着照片中的女人不就是。。。。。。?

那你可以给我知道你原来的名字吗?权叔急着问道。

林紫薇

林紫薇?肯定是了!权叔心想。

此时权叔目光落在米雪身上打量,米雪也正好望着权叔多看一眼。

正当他们四目交投时,两人如触电般相碰迸出强烈的火花,不约而同走前一步情绪激动拥抱起来。此时,父女泪如雨下,哽咽中只听到彼此亲切轻轻叫对方一声:

爸爸

紫薇

   本文获得第 12 届南大校友会微型小说比赛入围

 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