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月25日星期五

从报人谈到作家


日前拜读报人陈汉光在《商余》写的悼念谢继麟的一文中,谈到报人,他写道:

继麟对报人的用词,特别在意。某些人做了几年记者离职,变成报人的名字,会令他笑到气咳。

他对许多身为前辈的报人敬重不已,因此对报人一词的要求,有近乎神圣庄严的高度,尤其一向不敢以报人自居,怕拉低了规格。

在继麟眼中,报人的其中两项必备条件是,一如既往的认真沉浸在新闻事业,以及对新人倾囊相授。

看到这段文字,我茅塞顿开,原来报人在我的想像中没有如此低格。我以为只要是在报社工作,管他是何种职位、多久资历,就理所当然可称为报人。

从报人联想到作家,我的朋友很多是作家(这个年头,会涂涂写写不是作家就令人纳闷),老中青都有。作家为数之多,因为有些人在报章上发表几篇文章,出席几场文学集会,书还没有出过一本,就在朋友面前自诩是作家。这些年,也是流行互相吹捧,互送高帽;有的作家是被人吹捧出来的,他写的文章多与文学无关,名字却常在报上出现,如果口才了得,有点人际关系,就会被人赏识邀请上台作秀,主持人为给他足够面子,藉以抬高他的身份(价),在介绍他时,就冠以作家来称呼他,从此以后,他作家身份就定格了。

要为作家下定义是很难准确划分。有的在报上发表只是几篇没啥份量的文章,或者长期处在坐家(坐在家里)状态,你说他不是作家吗?你说他没资格当作家?哪他是作家协会的会员,是会员就是作家嘛,若不是又怎么会成为会员呢?

因为作家的头衔泛滥了,有的作家就觉得自己的身份太平常,当出席集会有机会上台说话,就告诉司仪报上自己名字时,千万要说是著名作家;记者访问时,千交代万交代见报时是刊出名作家著名作家,这样才与普通作家有所区别。

作家们,读者要看的不是你别在衣袋上著名作家的牌子,而是要看你作品的质量。与其浪费精力在意名字够不够响亮、出名不出名,倒不如回家把时间花在多写几篇出色的文章。

  原载    南洋商报 《言论》   21-01-2013

没有评论: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