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6月30日星期六

来者不拒,去者不留

我的职业生涯一共遇到7个雇主,老中青都有,各人的教育背景也大不相同;有大专毕业、有中学程度、有的只上过一年几个月私塾、更有一对夫妇是没受过教育的文盲。

和这些老板共事,曾有过愉快的相处、痛苦的煎熬,滋味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。

其中一个老板,相信你我受的教育都高过他,但是经商赚钱手法我们得承认没有他本事。

他是老一辈典型商人,脑子满是旧思想,如此落伍的古板经商之道会赚大钱,我有时不得不写上字。

我受雇于他的公司时间不长不短,刚刚好是38个月。这段当学徒的日子,我吃尽了苦头,每天过着非人生活,只因老板不把他的员工当是对待。

有些同事不能承受工作量多、时间长;最不能忍受的是老板太苛刻,为了赚钱就要我们做牛做马,每天摆一张苦瓜脸,无时无刻不无理责骂把员工当出气筒发泄。

所以,一个个员工在此呆不长久并不出奇,公司每月都有同事排队离开,也有新人陆续进来,流动频繁有如走马灯。
这是一间大商行,货品繁多齐全,学货容易上手,所以很多正在寻找工作的年轻人都慕名而来。老板一贯的聘人政策是来者不拒,应征者只要有担保人就照收不误,而没有考虑其家庭生活背景。

每当有同事想另谋高就交上辞职信时,老板当时不会表示是答应或是拒绝,他的不表态就是答应了。他的话是在心里说:你要走就走吧,公司是不会留你。;他从来没有挽留过一个员工,那怕是个人才他也不爱惜,任由人才外流。结果,一个个离开的员工另起炉灶与他分庭抗礼,抢走了他的顾客和生意,长久下来,这间公司原本火红的生意渐渐冷清,导致今日还在惨淡经营。

如果老板懂得爱惜人才并唯才是用,把一个个人才留下来,相信公司今天发展得更大间,也不会冷落致门可罗雀的困境。

  原载  光华日报 《新风》  23-06-2012

2012年6月23日星期六

餐室奇观


我平时很少来餐室用餐。如果那一餐家里厨房没有生火,家人为迁就我行动不便,只好打包回来,随便简单也是解决一餐。

不过有时在家吃腻了,太太不想煮也不想打包,心情好时就想换个环境去餐馆享受冷气品尝美味佳肴,这种消费偶尔有之。

不要笑我每次走进餐室一坐下来就东张西望像在寻找什么似的,体谅我久久才出来一次,因而对周围环境及一切事物都感新鲜,会产生好奇是难免的。

最近一次到来,环顾室内的顾客,几乎每一桌都有人在用手机,有的小小年纪也一机在手,大人手上有的还是iPadiPhone;忙着传简讯或上网,小孩是玩游戏。

我观察到若是一家人,他们之间口与口很少互动,各自为政的手在各忙各的。我怀疑他们在家中也是如此情形;换个角度来说,他们是会善用时间,连吃饭时间也会充份利用。

他们是来吃饭,却只全神贯注在做手指运动,如此能吃出饭菜的美味吗?能享受到在餐馆用餐的乐趣吗?能和家人多做交流吗?能促进彼此的亲情关系更密切吗?

我发现有的食客,每当有一碟菜端来刚放在桌上时,在他们挟菜前就急不及待拿起手机对准拍照,想必是将它上载面子书上,向朋友告之今天去到哪家餐馆吃了什么美食?间接也为这家餐馆打了宣传广告。

他们在吃饱后余兴未足,再来张全家福或全体照。

原来面子书的功用也可提供面友面子。多数人都爱打肿面孔,若有机会表现,谁不想乘机扬名一下。

我想以后要多找机会来餐馆用餐,多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,才不会对每件新事物感到好奇,这些人家早已见怪不怪了,我还以为是奇观,实在好笑!

   原载   南洋商报 《商余》  19-06-2012

2012年6月19日星期二

扶我一把


残疾人出门,无论在任何场所做任何事,都会遇到一些障碍,很少有一次是可以顺顺利利完成任务回家的。

乘巴士、过马路、进厕所、上下楼梯,行动上有不便和难度,有时需要旁人从旁协助。

我每次都战战兢兢上下巴士,小心扶着扶手,只要巴士车身稍微震动,我就心惊胆跳,很自然会更抓紧扶手,以防身体失去重心被摔落在马路上。上下楼梯也一样,上楼时如果扶手在左手边,我上楼容易下楼难,下楼时就要转身,一步一步以倒退方式才可慢慢步下梯级。我平时走路摇摇晃晃,过马路更是跌跌撞撞,对前面疾驰而至的车辆需提高警惕,这时行动稍有缓慢有可能被撞及。进厕所担心地面溜滑,一不留神就会来个人仰马翻。

我出入这些场所时,平日太太在旁小心翼翼看护着,所以每次都能化险为夷、平安无事回到家。

我每次遇到困难无助时,若有旁人伸出援手扶我一把后,我都会非常感激并说声谢谢,旁人也会回礼表示领情。

太太今早在医院做健康检查,回来她说碰到一个不会感恩的木头人。对方是个行动不便的脚疾中年人,太太协助他顺利走过马路后,他竟然连一声谢谢都懒得说出口。

太太感叹道:这种人,和冷血动物没有两样,人家帮了你、你一点都无动于衷。

记得有一次,我在某医疗站进行治疗,见到一个中风病人正在推开玻璃门却无力打开时,就自告奋勇帮忙推开,怎知这病人竟冷若冰霜,脸上没有一点笑容也罢,竟对我视若无睹,使我当下的感触是,难道我助他一臂之力是应该的?

我也是中风病患,受伤程度不比他轻,我是寄予同病相怜给予相助,却被淋到一头的冷水。

   原载   中国报《读编交流》  18-06-2012

2012年6月15日星期五

握手


——致灵子
那天在面子书上与你不期而遇,你说近日会和暖薇上来吉隆坡,如果安排没有差错,这个机缘将是我们第一次见面,同时你想握我的手。

想握我的手?朋友见面,尤其是初次认识的朋友,很自然是先握手为礼。握手,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吗?为什么要特别强调难道非握到手不可?

原来你是特别要求想握我的右手。

我自中风后,右手瘫痪五指动弹不得,不能握紧笔管写出一个字,连举高都有难度,与形同废手没有两样。

我和朋友握手见面,现在习惯先伸出左手,而对方也习惯以平常的动作伸出右手,结果两只手左右不分不能紧握,对方有的会察觉马上改换左手,才能完成这项见面礼

记得去年写了篇《向你借只手》,文中是说我只有一只有用的手,做起事来处处都不方便,想向人商借一只手来助一臂之力。文章刊出后,几个网友愿意借出他们的手,只有你恕不借出,你要我常锻炼右手、运动右手,使它有一天自己能动起来。

我知道你用心良苦,希望看到我的健康很快复元。此次若能见面,你说要握紧我右手,摸摸它受伤的程度,看看它萎缩的肌肉委屈的样子;你要把身上的能量送入我右手,然后传遍全身。

这个期待的日子在盼望中来到。今天我们大伙儿在去探访唐米豌在她家中终于见面了。你一看到我,忙不迭从我胸前把我右手出来,这一握,你终于如愿以偿,也实践了许下的诺言。

这一握,我感觉有一股暖流在体内流窜,那是你贴心问候的话语、热心关怀的温暖。

这一握,握出我们真挚的友情。

  原载   星洲日报 《星云》  15-06-2012

2012年6月14日星期四

爱写作,有障碍


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,难得曾毓林主任和颜智芬小姐在百忙之中抽空探访,我确实有点受宠若惊;心存感激之余,曾主任还勉励有加,嘱咐要多照顾身体,及多写一些。

席间曾主任关切问及以左手写作可有面对任何问题?我当场给两位示范书写情形;其一是掌握原子笔时因运笔方向、下笔力度和技巧不同致墨水流出不顺畅,时续时断,给我很大困扰;不单浪费时间,情绪也受干扰,有次笔尖还把稿纸划破了。

也不是每支原子笔都是如此。有的书写时就很流畅,我抄稿就不是件苦差,也就是说,每天能够在方格子上爬一千几百字,我倒觉得是件快乐的事。

其实,遇到墨水阻塞只是小问题,我今天写作遇到最大障碍是我离开职场逾3年,一切生活起居起了巨大变化,而外界也是瞬息万变,我已无法走入人群中去追随时代脉搏一起跳动,和感受多彩缤纷日新月异的生活,我和这个不断蜕变的社会群体已渐行渐远。

隐居在繁华都市一处宁静角落,终日与书、笔为伍,专心在文字堆中寻找乐趣。在这与世无争自我活动的有限空间里,外界纷纷扰扰的新闻无从传入,也无人给我提供这方面的讯息。

简单的生活,每天离不开报纸,从报导中仅能获取有限的社区动态。有天突然惊觉,我已渐渐和时代脱节,偶尔听到有些新生代讲话语焉不详,不是他们含糊其辞而是我听得一知半解。这是社会在进步呢?还是我还故步自封老爱抱残守缺?创作可以凭空想象天马行空一番,但仍是以生活经验为基础。从生活中得到灵感,供给养分,经验是起光合作用,一篇文章就如此酝酿出来。

我足不出户,坐困在家可以多读多写。我的视域只是囿限在局促的客厅,和大门外方圆几十米的范围内,在种种限制下,我怎能写出好作品呢?

我承认自己笔拙,感觉愈写愈力不从心,担心有日是在闭门造车,写出俗不可耐、内容空洞,读者看了也不知所云的文章。

爱写作,有障碍!我的障碍与人不同,别人有障碍可以轻易化解,我希望我的障碍能逐步克服再化为无障碍。

很多故事想写出来可惜不能目睹实际情况,这些材料我只能从荧幕或报章中获取,或从友人绘声绘色的转告,幻想自己是在现场的目击者。

聊以告慰的是,我退休前是名行销人员,西马各大城小镇都留下印象和记忆。我已走过胜读万卷书的万里路,阅人无数,看过的东西肯定比很好人多;遇到难忘的事偶尔有之,我当时都把这些经历一件件小心翼翼收集贮存脑海中,计划以后退休时会用上它成为写作的材料,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太早,早得使我在要整理时手忙脚乱、乱无头绪。

一件件题材,再多也会用尽,到时就要面对江郎才尽而苦恼的一天。

在障碍因素困扰下,常常有如此天真想法,有天果真可以回到工作岗位,重新溶入社会大溶炉;我正怀疑能否适应曾经是熟悉现在是陌生的生活疆场?能否调整心态、改变态度与人降心相从?抑或能否赶上时代大步迈进的步伐?

如果我能排除万难,和这个大环境能接受我归队,一切作业像以往如常操作,不如意的事就像没发生一样,那我爱写作就无障碍了!

  原载  星洲日报《星云》  21-07-2006

2012年6月8日星期五

上楼容易下楼难


每天早上起身要下楼,我不能像正常人一样,从楼梯一步一步走下来,而是坐在阶级上,一级一级吃力移动屁股下来。

每天上下楼各一次。睡房就在楼上,晚上11点就寝,隔天早上6点醒来。上楼容易,因扶手在左边,我左手可以扶着安全拾级而上。翌晨下楼,方向相反,右边手脚无力支撑身体,不能平稳站着走下来,右手抓不牢扶手,脚跨前一步就会摔倒,下楼比上楼难!

能够着下楼,已是难能可贵。如果身体创伤是在左边,又或者扶手的设计是在右边,那时我又怎能上楼?虽可轻易走下楼,但人既不能,又那来的呢?

每次下楼来,一坐一印,坐骨疼痛,下楼如龟行,欲速则不达,何日才能扎稳马步、昂首挺胸走下楼来?

这楼梯,在孩子小的时候,我曾抱着他幻想这是电梯上下自如。那些年,我健步如飞三步当两步,反复上楼下楼不会气喘吁吁。

如今,楼梯依旧,孩子大了,我上楼时,他有时会过来扶我一把。

藏书就在楼上,有时想在楼下看书,书本只好一级一级下来,过程简单,但却费心费力。要看一本书,和人要下楼一样,都是不容易!

喜欢看书,不喜欢下楼。书可以不看,人不可能长期躲在楼上,不想下楼也得下楼。

这使我想起一些权钱在握高高在上在位者,上台容易下台难。他们能够上台,有的是机缘巧合,遇到贵人相助,从此平步青云。有的配合天时地利,一夕成名,上台如乘直升机一飞冲天,那时要风得风、要雨得雨。

但是,有日当他们大权旁落,失去头上的光环后,风光不在时就会感觉到时不我与,体会到高处不胜寒,不想下台也得下台。

下台容易吗?单是忙找下台阶,以祈能顺利下台,都要费尽一番心思!

   原载   中国报《醒目诸家》  03-03-2005

2012年6月5日星期二

“乃”名字的联想


日前在《星云》拜读到郭淑梅的大作《叶乃缘》,她说孩子的名字是按族谱命名的,轮到她孩子这一代是,很难命名呵!

在名字中间,无论前面是姓什么,的确很难找到适当配合的名字。我在叶观仕编纂的《马来西亚名人录》(1984年出版)一书收集愈3000位名人中,只找到8人而已;而马仑主编的《新马文坛人物扫描》(1991年出版)收集的3183文人中,也只有区区3人,可见以前很多家长都不喜欢(按族谱乃事非得已)为孩子取名,现在也一样。

郭君为孩子取名叶乃缘,是个富禅味的优雅名字。其实,后面一字要配叶乃,若说难找也不完全是;我找到几个优美很适合的关联字,如:叶乃绿叶乃红、叶乃青叶乃茁叶乃茂叶乃艳叶乃丽叶乃芳叶乃香,如果叶乃缘将来有才出世的弟妹或堂弟妹,他们若苦寻不到好名字,这几个名字(男、女名字都有)可作为参考,好过郭君想取:奶瓶、奶粉、奶茶、奶嘴、奶罩、奶罐等粗俗名字,不知郭君以为然否?

名字在中间的名人,我想起台湾民进党的要员吴乃仁,这个名字被政坛人士讥讽为无奶人,说得也没错,堂堂一个男子汉,身上怎么会有奶呢?

我国名字在中间的名人我熟悉的有:黄乃裳、黄乃群、何乃健、王乃志,;我只能想到这几人,乃是我孤陋寡闻,见谅!

  原载  星洲日报 《星云》  05-06-2012

2012年6月3日星期日

一味按“赞”


有些网友一打开面子书,首先要做的动作是在好友的贴文上按

只要是看到好友的人头照出现,还不清楚贴文的内容是写什么?就急不及待做手指运动,好像是担心文字瞬间会消失似的。

一个常贴文的面友就如此感慨,他说每当把文字或图片上载不到5秒钟,就看到第一个出现,他不解的是,对方跟本没有详细看内容,也不知论点正确与否,就一味按

我看过多则贴文是负面或不知所云的讯息,也会得到众多朋友义不容辞来给力支持,看了令人莫名其妙:

我今早遇到车祸,车子撞到另辆车尾部,我的两盞大灯破了,对方后面防撞杆弯曲。。。。。。这不幸事件怎可以表示呢?

我把衣服洗好,拿出去晒着,可惜看不到太阳。。。。。。这则无趣无味没有重点也会得到很多,是衣服洗干净还是看不到太阳?

是赞同、赞赏做法很捧、很不错,是竖起姆指称赞别人的的美言。面友一味按,没将好事坏事分开,有些事情就会有给人有种幸灾乐祸、落井下石的感觉。

网页上贴文下面有回复分享,彼等按,多少是含有给面子的意思。其实应该加多支持同情谴责,这样面友要回应就有多项选择也能道出自己的立场。

也有些谨慎按的人。他们认为应该给时才大方送出,若要得到这些人的一个是很难,不过得到了应该明白对方是给自己加分,每一个都是珍贵的。

拙作上载后通常会得到几个,有的我会回复感谢他们不吝高抬贵手,我很珍惜这些,它是给我鼓舞、为我加油,增添了我的信心,是激励我更上一层楼,写出更好的文章。

  原载   中国报 《读编交流》  01-06-2012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