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0月24日星期四

这一口饭

        刚用完晚餐,妻走过来问:“我煮得如何?看你将饭菜一扫而空,好吃吗?”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如果说她多此一问,事实也是如此。妻的厨艺有口皆碑,尝过她手艺的友人莫不竖起姆指称赞。所以她无需等我回答已心中有数。而我每次答非所问,答曰:“能有一餐温饱,已心满意足,还敢嫌不好吃?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说起来非常感恩,自得重病那一天开始,我就失去工作能力,家里顿时完全没有收入,经济马上亮起红灯,加以儿子还在念书,每月生活重担把这个家压得扁扁,那些日子过得左支右绌,非省吃俭用不可;但是我没有一餐是吃不饱的,所以我常说:有一口饭吃,已可偸笑了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可不是吗?不要说到远至非洲或落后国家长期挨饿的贫民,就是在我们国家,无论城市或乡村,还有很多人是生活在贫穷线以下,三餐吃不饱的穷苦人家也是存在的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环顾四周,在一些家境不是很好的家庭,两老省吃俭用,三餐从“不敢”外面打包,但是孩子不想吃家煮的饭菜,认为不好吃,外面餐馆才是美味佳肴,于是宁愿花钱餐餐在外面解决。
           
         现代年轻人多在外面大吃大喝,常常点了很多菜肴吃不完就倒掉,一点不爱惜盘中米饭和菜肴,这是暴殄天物,浪费了宝贵资源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活在今天,有一口饭吃,应该很感满足。有一天地球资源耗尽时,那时粮食匮乏,就会有很多人要挨饿,最后生命也受威胁了。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 所以,我们不单要珍惜大地赐予的一花一草、米谷蔬果,更要有感恩的心,谢天谢地!
 
     原载     星洲日报《星云》   04-10-2013

2013年10月20日星期日

光盘行动与打包一族

     “光盘行动”年头在中国掀起一阵风潮至今方兴未艾,今次随着习主席到访,这股风潮开始传入我国。
 
     “不要舌尖上的浪费”这句话已可在餐馆内听到。华总方总会长日前在一集会上就宣布,华总将把“光盘行动”列为华人思想兴革运动其一项目,并会积极展开宣传加以推广。
 
     “光盘行动”,就是倡导人们在用餐时不浪费食物,吃光盘子里的东西,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。
 
     这项行动,必会受到华社广泛支持;盖节约一向是华人优良传统,也符合了华总一路来所推动的华人思想兴革运动的精神内涵。此行动一推行,食友就会顺理成章给予配合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 
     我们平时在餐馆可以看到有些顾客吃饱后离开,餐桌上还留下剩菜,这是很可惜的。因为在我们周围,还有人生活在贫穷线上,有的三餐不继或是吃不饱。
 
     如果说吃不完打包是值得鼓励,但是,宴会的常客有时不难看到,有些动作不雅的宾客是有备而来,他们准备几个塑料袋,当每碟菜肴吃过一巡后,这些人没问同坐人同意就打开塑料袋把菜肴打包,这种现象在挂牌公司的常年股东大会、神庙神诞宴会最常见。
 
     我听过常客朋友说,这些打包一族每逢有宴会就“结伴”出席,他们已无畏旁人投射的目光,几乎每一道菜都毫无忌惮打包。其实,这些菜肴,来宾还没吃完不是不想吃。
 
     “光盘行动”值得提倡,但是若遇到像以上情形则是曲解了“光盘”原意,这是大家要注意的。
 
    原载    南洋商报《商余》  14-10-2013
 
 

2013年10月15日星期二

称哥道姐

   收听电台娱乐节目,最怕听到一两位播音员喜欢称呼艺人为 大哥 “大姐 ”,每次听到时,耳朵非常难受,整身肌肤立即起鸡皮疙瘩。
 
      他(她)在介绍这歌手演绎的歌曲,说:“ X X X 大哥的专辑首首好听 ,或 “某某大姐歌声有如天籁 ”,接下来的叙述三句两句就大哥长大姐短,把肉麻当有趣,听了教人倒胃。
 
      开始听到时,还以为这播音员和这歌手有亲戚关系,或是相识很久的好朋友,结果不是,只是进行工作上职务;难道需要如此亲昵称呼吗?想拉近和歌手的关系?或是想捧艺人大脚?

        如果是在歌影坛有地位有影响力的艺人,或是对社会曾作出贡献、受到大家敬仰的前辈,我们应该尊敬他们,尊称他们一声,如:成龙大哥、黎明阿姨、张小燕大姐等。
 
       但是,这一两个播音员,推介歌手及其歌曲,几乎个个都是他的 大哥大姐 ”,你听了可以忍受我是顶不住,只好转台或是索性关机。

   原载   星洲日报《大都会》《民声》  05-10-2013

2013年10月10日星期四

设立鞋子博物馆

     2012年总审计司报告一出炉,各项贪污舞弊案例一筐筐浮出台面,升斗小民阅后莫不愤气填膺,因为这些钱大家都有份出,肥肉却是被这些目无法纪、贪而无厌的公务员吞进肚子里。

    有一项是大马皇家关税局于2009年为官员购买的其中7659双鞋子,因不合规格也不够稳固而囤积超过3年。测试发现,这些鞋子的底部已经裂开,而且尺寸也不符合官员所需,因此无法分派给出去。最终被迫销毁,损失达60万2089令吉。

    阿圆不解的事,不符合规格及底部裂开竟达7千双之多?当时采购时是不是以高价买到次等货?阿圆相信,这些销毁鞋子中,有些还是完好,还是可以穿的。问题是,这些鞋子最终流落何处?

     既然是次等货,何不去摆巴刹马南,买大送小便宜卖出,也可挣回一点“余润”安慰纳税人。

    说到鞋子,阿圆就想到菲律宾前第一夫人伊美黛,她一生最愛蒐集鞋子,最高记录数量曾经达到3千多双,后来她设立鞋子博物館来“收容”这些鞋子。

    我国目前有国家博物院,各地也有不同主题的博物馆,就是还没有一所鞋子博物馆;当初这7千多双鞋子既然要销毁何不拿来开一所鞋子博物馆?

    有了这所鞋子博物馆,可以传达讯息给消费人,购买货品要选合格产品,也不要盲目购买。同时,它展示的最大意义是给观众知道,这一批“烂货”,是政府养的那些贪官污吏的“杰作”,他们的鳄鱼口,年复一年吞掉人民的血汗钱。

    阿圆相信,鞋子博物馆成立后,市民必会因好奇前来参观,当局除了可赚取门票收入,也可成为吉隆坡另一观光景点。

    原载    星洲日报《大都会》《民声》    10-10-2013

2013年10月8日星期二

马华女总会长

     马华创党至今,还没有一位女总会长;什么时候,马华才产生第一位女总会长?

    迄今为止,女党员在马华这个大家庭里最当任高职位是副总会长;这职位不是经过选举,是妇女组在代表大会选出主席后,按党章规定自动成为总会当然副总会长。

     马华经过这么多届中委选举,还没有一位女性竞选副总会长以上的职位。是没有够资格人选?还是她们认为一个保留的副总会长职已满足(足够),就没有人对竞选两个高职不感兴趣?

    试假设,如果某人在妇女组竞选任何一个职位失败,她后来竞选马华总会长当选,这选举后的马华中委会形势很可笑,因为妇女组主席在马华领导层排位只是副总会长,职位低过中央代表选出的总会长的女同志。

    不要以为这种局面以后不会发生。哪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畸形现象?原因是总会属下的子会组织架构是选举而不是委任致产生的诟病。有人有写过文章批评妇女组、马青领导层是通过选举产生是不恰当的。

    我看过媒体错误报导,将马华、马青、妇女组合称为三大机构,曾几何时,马青、妇女组与马华母会平起平坐?

    这个组织很矛盾,马青可以招收女性入党,妇女组却不接受马华、马青同志成为组员;若说妇女组和马青是同一等级,马青党员有年龄限制,妇女组则没有,所以说女同志占了很大优势,有三个机会可以同时竞选三个职位。

    很多时候,女党员往往给人印象是比男同志矮一截,因为妇女组是附属马华,也可能是出于此,马华迟迟还没有一位女总会长出现。

    原载     星洲日报《大都会》《民声》     07-10-2013

2013年10月5日星期六

提笔忘字


        在人人都有一台手机、电脑的今日,确是给生活上带来方便,更演变成一日不可没手机或是电脑伴在身边。
 
    我曾询问过一些年轻人,他们告诉我,不要说一天没触摸到,就是一小时手没有在荧幕上活动,就感到特别痒、周身不舒服。
 
    手指天天在运动,写字造句不须经头脑,只要手指稍动一下就能在荧幕得到所要的字句;久而久之,脑部思考能力逐渐退化,有很多字明明是熟悉的,有印象却想不出笔划,不知道如何下笔?这是拜科技发达所赐,背后却潜伏着有一天完全书写不出一个中文字的隐忧。
 
    我曾注意出街人的口袋,发现很多人衣着没设口袋,有口袋十有八九是没有插笔,这说明人们与笔的关系渐行渐远。甚至上班的文员,他们说一天难得有 机会 写上几个字,文字作业都交给电脑操作进行,他们工作是轻松不少,却不知不觉削弱了书写能力。
 
    今日的情况,中学生写不出一封完整的信不足为奇,连对辈份的区分更是乱套一场;试问现在还有几人有耐心在白纸上一笔一划写信?们只须发个简讯或伊媚儿,无论远近,信息瞬间就传达对方手上。
 
    人们久无提笔,字的笔顺忘了怎样运行;如果是时常有写字的话,不会有 提笔忘字 的情况出现。
 
    我现在因有和几个不会操作电脑的文友保持信件来往,因此要写出一个个正确的汉字对我来说是没有问题,同时繁体简体应付自如,这是常写信的好处。
 
    利用手机、电脑固然方便,一旦方便成依赖,有天没有它们的时候,就如失去了双手,想写一个简单字都写不出,那是文明时代的一大讽刺。

   原载   南洋商报《商余》   21-09-2013

2013年10月1日星期二

社团应发扬马华文学

        雪隆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日前在颁发“会员子女学业奖励金”典礼上,得奖优秀学生除获得奖金外,也得到一本文学书籍。
 
        这是该商会第二年送出文学读物。去年首创自印二本马华文学著作,即大年人《大年河水静悠悠》、方又圆《百宝公事包》;今年继续出版江上舟的《中风十年》、《繁星点点》〔学生作品集〕,这些书籍是配合颁奖典礼的举行而出版。
 
         学生把书本带回来让家人阅读外,也可借给同学 ,商会的这一举措,是鼓励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,也间接是在推广马华文学,使到更多人能阅读到马华文学作品,认识马华文学。
 
         众所周知,马华文学一路走来,走的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。语文是民族灵魂,马华文学是华族的文学,我们要呵护它、照顾它,可是它一向来是在惨淡经营,得到官方微不足道的资助杯水车薪,因此需要民间支扶,尤其是社团组织,更要多加关注,给它养份,它才能欣欣向荣成长。
 
         不说不知,雪隆乃至全马社团会馆多数少搞文娱活动,出版书籍者寥寥无几;有者只是出版本身会讯、特刊,出版或资助出版马华文学更是凤毛麟角。
 
         据我所知,有不少会馆财务都是处在稳健状况,且每月有固定产业收入,有些会有“取之社会、用之社会”精神,如时常拜访老人院、孤儿院和关注弱势群体,但在“马华文学”这一块就有所欠缺。
 
         社团会馆应支扶马华文学,如常举办文学讲座、文学营、培养写作人才、资助作家出版著作等,这对马华文学发展肯定是有帮助。
 
    原载    星洲日报《大都会》     01-10-2013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